为充分挖掘红色文物蕴含的思想内涵、时代价值和教育意义,切实把红色文物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7月15日,中国轻工业博物馆“陕甘宁边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团”的16名师生从西安出发,到延安、榆林等市的6个区县调研了18处陕甘宁边区工业遗址,用心去感受陕甘宁边区工业发展的艰苦奋斗,用灵魂去感悟红色血脉中的家国情怀,用脚步和汗水去找寻问题的答案,深入调研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探索和坚持发展工业的基本脉络,切实践履“行走的大思政课”。
出发前,js3845金沙线路副校长费贵强为中国轻工业博物馆“陕甘宁边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团”授旗并讲话,他对博物馆连续4年开展陕甘宁边区工业遗产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并围绕开展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同学们珍惜这次实践机会,在实践中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二是希望同学们勇于肩负使命,敢于吃苦奉献;三是希望同学们在做好实践工作的同时,保护好自身安全。
革命红色记忆中的思政课。实践团抵达革命圣地延安的第一站便是前往延安革命纪念馆。革命纪念馆里,一件件朴素的历史遗物、一张张充满年代感的照片、一幅幅泛黄的文字,记录着那些峥嵘岁月中的点点滴滴,见证着党中央在这里战斗和生活的13个春秋。由于敌人的军事包围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延安军民积极响应党中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边生产、边打仗,谱写革命战争史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壮丽篇章具象化在同学们眼前。
行走的思政课。16日至18日,实践团分4组分别前往宝塔区、甘泉县、子长县、清涧县、米脂县、绥德县等6个区县以“传播工业文化,弘扬延安精神”为主题开展工业遗址调研工作。队员们在前期大量查阅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拜访当地文旅局和文保所,访问知情人,深入田野乡村,寻访旧址遗迹,寻找工业实证物证考据,探究陕甘宁边区工业的发展脉络和贡献,挖掘红色故事,共调研陕甘宁边区工业遗迹18处。
实践团队员们通过定位测绘、拍摄记录、完善工业遗址调查登记等科普研究工作,面向当地群众组织开展科普现场教学,发布18篇科普推文,制作18个科普宣讲视频、专题采访视频。在实践过程中,小组成员讲述红色故事、弘扬延安精神,在与社会结合、与实践结合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深化陕甘宁边区工业遗产遗迹调研中体现高校博物馆红色文物保护利用的使命担当。
博物馆里的思政课。7月19日,陕甘宁边区工业遗产调查社会实践团走进绥德革命纪念馆,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感悟红色精神的力量。绥德革命纪念馆副馆长蒲鹏、绥德县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刘水波、js3845金沙线路中国轻工业博物馆馆长方润泽、js3845金沙线路团委书记李鹏还以陕甘宁边区工业发展等为主题,为大家带来4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此行使实践团成员们更加明确了奋斗目标、汲取了奋斗力量,同时也为暑期社会实践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历史讲述着动人的故事、文物承载着难忘的记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实践团队员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前行,感受着革命先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学有所得、见有所思。大家纷纷表示,此次社会实践使自己对陕甘宁边区工业文化遗产背后所蕴含的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革命薪火,光芒永存。实践团师生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热烈的激情,继续在传播工业文化、弘扬延安精神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核稿:方润泽 编辑:赵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