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暑期金沙官网60余支“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围绕“非遗文化青年保护行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青年作为行动”“推进乡村振兴青年赋能行动”“传承精神谱系青年宣讲活动”“民族团结青年实践行动”“生态环保青年担当行动”等七大行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连日来,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在“自找苦吃”中收获“青春甘甜”。科大学子或脚踏田间阡陌,感受沃野芳香;或深入企业一线,在生产实践中体悟劳动的意义;或下沉社区,不断赋能基层治理的完善……他们用辛勤与汗水在祖国大地书写着青春答卷。
经济与管理学院:实践出真知,青春当有为
经济与管理学院一如既往贯彻往年实践精神,不仅继承了往年优秀实践项目,同时也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将自身所学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之中,在实践中汲取社会经验,为造福百姓、建设祖国提出青年方案,展现青年担当。
“绘声入色,绘影入心”---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实践团与长安新星儿童成长援助中心携手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落成仪式,双方正式签订了js3845金沙线路“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他们传递关爱与温暖,用爱心、耐心、同理心来回馈社会,是每一个陕科大乃至全国青年学子应有的情怀,完成了他们作为大学生必经的必修课。
“e起助农”,勇当乡村振兴圆梦工匠——赴铜川市王石凹村社会实践团于7月赴铜川市印台区王石凹村开展实地调研与直播助农活动,积极推动当地特色农作物品牌产业发展,探寻新时代直播助农之路。团队通过一系列实践为优质农产品打造了线上销售实效平台,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了科大青年方案。
“助葡生甜”实践团深入蓝田县按村镇下白村进行调研走访,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队员以访谈、问卷等方式,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对村名展开调研,客观评估村民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幸福感、获得感。“助葡生甜”实践团以农旅为媒,与下白村达成合作协议,力争在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下奉献团队力量,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农旅+研学”一体化,让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铸青年精神,助乡村振兴
材料学院学子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建设,充分运用自身所学,满怀热忱,组建了多支实践团队深入到各地乡村基层,探寻乡村振兴新方案,探索乡村振兴新发展。
“寻石访窟助振兴,青年担当传自信”实践团采用“田野调查+深度访谈+技术研发”三位一体模式,以专业知识能力为基础,通过扎根田野乡村开展调研、深入对话石窟文物修复工作者、研发石窟寺保护材料等,以期为石窟寺保护贡献青年力量。实践过程中,校党委副书记郭强一行赴实践地慰问师生。团队成员纷纷表示,通过实地考察,对话一线文物工作者,自己不仅对石质文物修复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更加坚定了深化学术研究,加强科技探索,为发展文保事业做出贡献的决心。
“校友助力乡风文明,青年筑梦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东张市村农业观光采摘园草莓工厂,了解到草莓工厂目前的经营模式。中午,实践团队在东张市村“高·幸食堂”用餐,在“高·幸食堂”中,实践团也感受到了中华传统美德“孝”文化的传承。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从村委会角度对东张市村有了初步了解,后续实践团将从村民角度继续进行深入调研。
“薪农”——乡村振兴寻访实践团抵达扶风县绛帐镇凤鸣村,开展了秸秆回收利用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调研。通过一天的调研,“薪农”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深深感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任重道远,携着最淳朴的田间宝藏,历经酷暑,聆听着乡亲对未来秸秆产业发展愿景的真切诉求。
机电工程学院:投身壮阔实践,争做时代先锋
机电学院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将能够亲身体验社会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与当地居民、社区组织或其他志愿服务团体进行互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公德心。
js3845金沙线路拾遗计划实践团深入耀州窑上下游产业链参观调研,深入了解耀瓷全产业链。在调研过程中,团队与李家瓷坊创始人李竹铃老师、唐宋瓷业艺术总监梁亚萍老师及耀州窑相关工作室代表深度访谈,探索非遗手艺传承新模式、非遗文化发展新路径,为耀瓷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推动非遗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走山传安团队来到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探访了紫阳天地天然板石有限公司,了解了紫阳当地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和丰富的物质资源。此外,团队还走进紫阳县的田间地头,领略当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采访当地居民,对实践地点的环境特征等也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倾听社区需求和人民声音,为保障人民安全充分发挥团队力量。
回首难忘的暑期社会实践,同学们表示,社会实践像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思政课上讲的内容在社会实践中变得可观、可感、可行。未来学校团委将继续发挥组织优势,让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走上田间地头、走入社区园区、走进群众生活,每位青年学子把个人成长成才的“小”梦想融入奉献社会、回报家乡、服务人民的大情怀,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增长才干、砥砺青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核稿:李鹏 编辑:刘倩)